<tbody id="zvlmk"><track id="zvlmk"></track></tbody>
  • <em id="zvlmk"><acronym id="zvlmk"><u id="zvlmk"></u></acronym></em>

    <dd id="zvlmk"></dd><dd id="zvlmk"><track id="zvlmk"></track></dd>
    <th id="zvlmk"></th>

    English
    首 頁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業務與服務 黨建與文化 人才招聘 集團網站
    當前位置: 首頁  >  黨建與文化  >  榜樣事跡 > 正文
    陜西航建張瑾祎:用青春記取厚重歷史
    發布時間:2015年12月08日    來源: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

      “2014年11月,我在陜西華陰縣一個村子尋訪到趙重興這位抗戰老兵。老人92歲,癱瘓在床,女兒、兒媳不愿照顧。他從沒告訴過別人他參戰打過日本人的事,當我用紙寫上‘您是英雄’遞過去時,老人混濁的眼里一下充滿淚水。后來跟家屬協商接到養老院未果,2015年1月23日,人就走了。我們知道,他的晚年就像風里的蠟燭,因為不愿看到家屬,我沒有參加葬禮……”



      張瑾祎,中國航天科工七院陜西航建公司的一名普通財務工作者,工作、生活中的她是個開朗、活潑的90后姑娘,如果不是讀過她參與創辦的“陜西抗戰老兵營”訂閱號,我很難把她與“關愛抗戰老兵”這件沉重的事想象在一起。

      她這樣介紹從事志愿服務的起始:“2011年,我忽然對二戰萌生興趣,于是開始查閱大量資料。越是深入了解,越是增加了我的好奇:是什么樣的精神讓這些人不懼怕生死,前仆后繼地奔向戰場?太多是我弄不太清楚的歷史,又尋不到解答。我的性格是打破砂鍋問到底,然后就各種尋找、各種查資料……于是找到了關愛老兵論壇,結識了和我一樣在陜西的網友,我們通過深圳龍越基金會的支持,成立了‘陜西抗戰老兵營’……”



      自此,張瑾祎正式成為了一名志愿者,開始了她探訪、關愛老兵的志愿者生活。

      “截止到2014年底,我們在全國以及印度、緬甸共發現、收集失散老兵信息4000余人,但最終在冊有記錄的卻只有3000余人,這是為什么呢?我們計算過,平均每天就有近10位老兵離世。有句口號說得好:老兵不死,但時間已讓他們逐漸凋零……”

      志愿者們就是與時間賽跑的人。他們很努力地去尋找、去搜集那些老兵的信息、事跡,他們也盡力去為老兵提供更多的幫助,但是這樣的時間正在分分秒秒的消逝殆盡。終有一天,我們將再也尋訪不到一位抗戰老兵。

      張瑾祎說:“我認為我們是在與死亡做抗爭,實現某種意義上的自我精神的浴火重生?!?br>



      但是每當親眼看到那些曾經浴血奮戰的老兵如今生活得那么艱難,親眼看到那些有家不能回、充滿著無助的老兵時,總會讓她一次次鼓起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。

      瑾祎說:“老兵們對志愿者的記憶深到讓我吃驚。一次做完志愿服務,剛好路過另一個老兵家,就去探望。老人一見我就說——你都好久沒來看我了。老人的臉上布滿皺紋,充滿期待,我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。真的,在時間面前,我不知道還有什么辦法?!?br>
      說到老兵志愿者這件事還要做多久,瑾祎沉默了。

      “2011年我做這個事情,家人問我還要做多久,我說就兩三年。今年問我,我說估計兩三年以后老兵也就是零星少數了?,F在接觸的老兵大多是92歲左右,最小的87歲,我沒辦法估計,但我希望自己還能做十年。讓比我小10歲的志愿者們也能看到老兵的笑容,而不是照片……”

      “陜西抗戰老兵營”致力于尋找那些留在異國他鄉沒辦法回家的老兵,志愿者們找到他們,幫助他們回家,讓他們得到應有的認可。

      “每一位被我們送回家的老兵,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的墳前痛哭,說:孩子不孝!每一位被我們發現并得到認可的老兵都會哭著說:我終于等到這一天了?!睆堣t在講這段話的時候,控制不住地哽咽了。

      當問到哪些事讓她感動時,她說:“志愿者們常帶著自己孩子參加活動,活動中常常要向老兵致敬,每次看著孩子們像90多歲老兵念致敬詞,我都有種渾身過電的神圣感。就是那種穿越時空、年齡、空間的那種中國血液的一代代傳承的感覺。每次小朋友念到:‘你們的付出我們不會忘記……’時,老兵們都激動得顫顫巍巍,有些比較感傷的爺爺直接就熱淚盈眶了,我特別愿意帶小朋友參加活動,那種感覺特別好?!?br>
      每當和張瑾祎聊起關愛老兵的話題,她總是會說:“相比老兵對國家、對后人的付出來說,我們所做的實在是太微弱了,我們只能去探望他們、陪他們聊聊天,送上些慰問品。而老兵能傳承給我們的是讓我們認識更多生命的價值和意義?!?br>
      就是這樣永遠在強調著自己的普通,強調著自己的所作所為很微不足道的一位90后姑娘,卻一次次給更多人展現了那些險些失傳的珍貴歷史資料,一次次讓聽到那些故事的人為之流淚。

      有人說,缺乏責任感是中國年輕一代最大的通病。但是在“九三”閱兵網上的留言中,我們看到90后、00后的自豪話語,感受到的是強有力的民族脈搏。我們看到,在航天科工一家從事建筑業的基層單位,一位90后雖然收入不高,卻以心中的責任感,將整整五年的業余時間都奉獻給了那些捍衛民族尊嚴的老兵。有這樣的青年,中國必將不屈,中國必將自強?。ㄎ?郝振山 武凱)

    [關閉]  [打印]
    Copyright?2017 版權所有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備案序號:京ICP備05067351號
    制作單位: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
    地址:北京市西四環南路83號  郵編:100071 聯系電話:(010)68749616、68749588
    官方微博
     
    官方微信
   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

    <tbody id="zvlmk"><track id="zvlmk"></track></tbody>
  • <em id="zvlmk"><acronym id="zvlmk"><u id="zvlmk"></u></acronym></em>

    <dd id="zvlmk"></dd><dd id="zvlmk"><track id="zvlmk"></track></dd>
    <th id="zvlmk"></th>